你的位置:沐鸣2注册 > 业务范围 > 一公投就动员战斗民族历史上的公投和动员体系有啥关系
一公投就动员战斗民族历史上的公投和动员体系有啥关系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16:50    点击次数:53

最近某大帝因为东欧若干地区的公投,开启了动员模式,这也是战斗民族的自古以来。本文就说明一下战斗民族的公投和动员有什么联系,战斗民族的动员体系都有什么变化。

和西方的宣传不同,战斗民族也有漫长的自治、公投传统,即使在沙俄时期也继承了这个传统,而这个传统也和它们的战争动员体系密不可分。战斗民族在罗斯公国的时代就有了公投,各个公国的民众可以对战争与和平、结盟、最高领导人上位等问题进行公投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诺夫哥罗德,这个公国的大公就是公国的保安队长,没有诺夫哥罗德城市公民的公投,他不能发动战争,也不能征兵,平常只能带着几百名卫队维护秩序。

莫斯科公国也有公投的传统,莫斯科大公上位要经过莫斯科公民的选举,莫斯科公国变成沙俄后,这个传统也保留了下来,沙皇的兼职之一就是莫斯科沙皇,这个沙俄头衔要经过莫斯科人公投认定后才能戴上,彼得大帝就因为杀了太多莫斯科老乡组成的射击军成员,怎么都通不过(这个要在成年后才选举),他索性就把首都迁到了自己建造的彼得堡。

罗斯公国的公投还有两个特点,首先是城里人的公投结果要明显比乡下公社更有效,在莫斯科公国时期,各个公国的军队主力都是城里人;其次就是公投时不但能动口,还能动手,战斗民族不擅长希腊式的狡辩,很多时候会直接打群架决定公投结果。沙俄的建立也是各个公国公投的结果,一共有七十多个罗斯人公国和城市,在莫斯科公国软硬兼施的手段下进行了公投,和莫斯科公国进行了联合。这些公国和莫斯科的合并协议上都以兄弟开头,以共同的敌人为目标,比如莫斯科公国和特里尔公国这对冤家就因为波兰进行了合并。在战斗民族的历史上,这种民众公投后合并是常规操作。

战斗民族的动员模式也有不同的方式,沙俄时期和红色帝国时代区别很大。15、16世纪的沙俄是查三代动员模式,不同阶层人要按照家庭成分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队中。沙俄的服役以50俄亩为条件效忠沙皇,他们从15岁起就要服兵役,参战的装备甚至奴仆都要自备,如果家中没有男丁还要雇人参战。

这些人在动员令发出后,到达制定地点,在反复核查家底和家族历史后,认定的“低品级小贵族”会承担城防任务还要充当民团步兵军官;宫差贵族会负责“远程”(参加远征)任务。波耶大贵族要带着四位数的骑兵参战,他们本身就是沙皇的合伙人,是军中的诸侯。普通的小买卖人、乡下人会组成民团参战,由于城市不同,民团的地位也不同,莫斯科的民团就觉得自己比其他地方的民团高贵。

17世纪以后,沙俄建立了新型动员体制,有了大名鼎鼎的灰色牲口。沙俄乡村公社以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一的比例提供壮丁,沙俄军队的士兵都是农村社会中最底层的穷苦人,这些人要在军队中服役25年。沙俄当时也有了好男不当兵的传统,1812年战争期间很多人宁可给贵族当农奴打游击,也不愿意给沙皇服役25年。

到了红色帝国时期,战斗民族的动员能力达到了最顶峰。苏联本来就是数一数二的共和国,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实力超强,有最大规模动员兵军队的物质基础。苏联还建立了劳卫制度,从小学一年级学生到60岁的苏联所有公民都要接受跑、跳、掷、体操、游泳滑雪、滑冰和手榴弹、射击、野营、越野等十六个军事项目训练,只有五个项目合格才能报考大学、招工、参军,把体育、军事训练和公民读书、就业联系起来,苏联公民只要有单位上班,就一定接受过军事体育训练。苏联还建立了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,这个协会战前就有1400万会员,协会的半数成员都在卫国战争时期当了民兵和游击队员,给苏军补充了200万兵员。因为有了这些条件,苏联才能把3000多万公民送上战场。

时至今日,红色帝国烟消云散,大帝统治下的国度钢铁产量只是1985年的一半,今年的汽车产量将会萎缩到当年的十分之一。战斗民族的国度已经变成了资源出口国,就算它进行动员,没了当年的软硬件基础,动员的效果也会很有限。

公投苏联沙俄莫斯科公国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相关资讯